
近年來,株洲高新區(天元區)大力實施制造強省戰略,園區經濟呈現有規模、有速度、有質量的良好發展態勢。2019年,株洲高新區營業收入、技工貿收入雙雙突破2400億元,榮獲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國家安全產業示范園區創建單位等稱號。
特別是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大等因素,園區統籌兼顧,咬定發展目標,扎實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上半年,株洲高新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051.5億元,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環比一季度增長18.6%。新增“四上”企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工業總產值等多項主要指標持續恢復性增長,為整體經濟運行穩步復蘇,決戰決勝打下了堅實基礎。
聚焦制造強省戰略,推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株洲高新區堅持聚焦制造強省戰略,突出抓關鍵環節推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突出抓轉型升級,促進制造產業提質增效。堅持以實體經濟為著力點,圍繞“3+5+2”產業體系,通過堅持規劃引領,明晰思路一以貫之,推動園區經濟實現高速增長。高標準制定出臺《株洲市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全面分析了軌道交通產業現有基礎和發展環境,客觀指出了當前面臨的挑戰和瓶頸,圍繞全力打造國際領先的世界級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群,明確提出了“一座城、兩千億、三中心”的目標,科學制定了“1467”發展戰略。并緊緊依托三大主機企業,圍繞打造軌道交通全產業鏈條,大力開展“9685”精準招商和輕資產招商。目前,已集聚了軌道交通裝備制造配套企業301家,本地配套率達72%,形成了集產品研發、生產制造和營運維保、物流配套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總規模達1168.1億元,是國內最大的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生產研發基地。
突出抓項目建設,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持續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深入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通過高端引入雙創人才、高效建設研發平臺,高精打造“株洲智造”。2019年,全區引進高端“雙創”團隊48個,引進高端創新人才近100名,園區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5.4%,高新技術產業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數2593件,占全市6749件的38.4%;擁有軌道交通領域各類創新平臺110家,其中國家級18家、省級57家,國家重點實驗室3家,成功研制了國內首條8英寸大功率IGBT芯片及模塊生產線、國內第一款高速永磁同步牽引電機及系統、全球首條虛擬軌道“智軌”快運線等新技術、新產品。軌道交通產業鏈企業R&D研發投入達74.5億元,增長18.6%,實現申請專利3068個,占全市專利申請數57.8%。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2件。去年獲評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成為湖南首家、行業唯一的國家級創新中心,中國動力谷自主創新園獲批“國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此外,引進了國基檢測認證中心、新能源汽車電機檢測中心等檢測認證機構,通過整合科技研發、技術轉讓、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等創新平臺,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攻克了自主可控新型接觸器等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IGBT鋁碳化硅等產業項目成功轉化落地,進一步補齊建強和延伸拓展了產業鏈條。同時,充分發揮軌道交通國際峰會、博覽會、田心論壇、《電力機車與城軌車輛》期刊和國聯、IGBT產業聯盟等行業聯盟協會作用,有效提升了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知名度和影響力。
突出抓統籌服務,加強園區高成長企業培育。建立億元以上重點企業定期例會制度,加強運行監測分析和預判調節能力;強化與各類行業協會的聯系,對重點企業運行中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主動服務對接,及早研判干預;加大企業的培訓力度,組織開展動力谷成長學院,內容涵蓋人才、金融、雙創、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管理等各個方面,助力園區中小企業做大做強。
聚焦產業鏈建設,推動主導產業加快形成產業集群。
堅持以產業鏈建設為中心,通過搭建產業鏈架構體系,做實產業鏈招商,加快推動特色產業鏈進一步做大做強。
完善產業鏈架構體系。早在2017年初,株洲高新區就出臺了《產業招商和投資促進工作實施方案》,成立產業促進工作組,產業鏈架構基本搭建。同時,從產業發展、招商引資、雙創人才、雙創團隊等方面,系統構建了“1+7+4”產業招商和投資促進政策激勵機制,累計為園區企業和人才發放獎補資金5.3億元。2019年,株洲高新區出臺了《關于推進新興優勢產業鏈和產業促進投資組整合的工作方案》,重新梳理并明晰了八條新興優勢產業鏈,形成“八鏈兩組一室”的新格局,并通過成立聯合黨委,編制了“一劃兩圖七清單”,產業鏈架構體系進一步完善。
強化產業鏈招商。突出招大引強,緊盯“三類500強”發力,積極推進節會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大力引進產業鏈關鍵環節上的龍頭企業,加強項目前期的跟蹤和對接,產業鏈招商成效顯著。2019年新簽約項目222個,合同引資額435億元,其中30億元以上項目3個,三類“500強”項目10個,首次入湘500強項目1個。引進內資90億元、外資4.86億美元。根據由梅森智庫發布的“2019全國外資吸引力100強縣市區”排行榜中,株洲高新區位列第94名。
推動特色產業集群。依托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先后引進國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創新中心、南方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和國基檢測認證中心、新能源汽車電機檢測中心等檢測認證機構,通過整合科技研發、技術轉讓、成果轉化和企業孵化等創新平臺,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聯盟,攻克了自主可控新型接觸器等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IGBT鋁碳化硅等產業項目成功轉化落地,進一步補齊建強和延伸拓展了產業鏈條。同時,充分發揮軌道交通國際峰會、博覽會、田心論壇、《電力機車與城軌車輛》期刊和國聯、IGBT產業聯盟等行業聯盟協會作用,有效提升了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知名度和影響力。
用好產業政策平臺。近年來,在用足用好一系列政策機遇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軌道交通裝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軌道交通裝備國家級產業集群創建等一系列國家級戰略平臺和試點機遇,為產業鏈發展壯大提供了強大政策支撐。
聚焦深化改革,推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
著力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執行年”活動,瞄準最高標準、最高水平,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大力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全力推進“一門一網一次辦”改革,打造“最多跑一次”升級版,率先建成全省首家智能自助服務大廳,加快建設“1+7+N”三級政務服務體系,公布“一件事一次辦”事項清單275項,實現“領照即開業”“拿地即開工”。增量配電業務改革推進有力,成功組建興新電力有限公司,取得了電力業務許可證,并已開始為園區企業提供電力服務,并與國網完成資產移交、電網割接、全面投入運營。
深入開展溫暖企業“四聯”行動。大力實施溫暖企業“四聯”行動,全區500名科級以上干部“一對一”服務園區企業,當好惠企政策的宣傳員、企業產品的推銷員、解決困難的協調員、政銀企互動的聯絡員,幫助解決企業發展難題1500余件,辦結率高達99%,為企業增加市場訂單超過10億元。大力實施田心高科園“3234”路網工程,田心大道、中車大道等主干路網建成通車。完成九方小學、曙光小學提質改造,新建高規格公辦優質初中雪峰嶺學校。提質改造市中心醫院田心院區,建成雪峰嶺公園一期、黃花國際機場城市候機廳,引進方糖小鎮、小天鵝戴斯酒店,產業配套不斷完善,園區承載能力顯著提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完成減稅降費超過6.4億元,企業獲得感顯著提升。
全面優化金融服務能力。面對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的新趨勢,株洲高新區大力推進“金融服務集聚區”建設工作,推動湖南股交所株洲分所、中車產投等融資服務機構先后入駐,打造了天臺路金融街和悅湖國際金融聚集區。組建株洲動力谷產業投資發展集團,進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為園區企業、創新創業人員和個體工商戶等提供融資服務約12.9億元,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責編:張彌郁
初審:張彌郁 二審:唐劍華 終審:夏義鳳
來源:株洲高新區(天元區)融媒體中心
下載APP
分享到